首台数字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数字PET)研制成功
2012年12月10日,公司首席科学家谢庆国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展示了世界首台数字PET,这一消息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楚天金报》、《健康报》、《华中科技大学校报》、《中国医药报》、《家庭医生报》等十二家报纸均刊登了该新闻,其中《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华中科技大学校报》在头版报眼位置进行了报道;光明网、科学网、中国科技网、长江网、文汇网、湖北大公网、湖北新闻网、健康报网、华中科技大学网等多家网站相继在首页发布了该报道,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CHINA DAILY等三十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
报道内容如下(来源:光明网)
(记者夏静 通讯员周前进)近日,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世界首台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数字PET)。数字PET能追踪到的肿瘤是现有商用PET能够发现的1/20。专家认为,数字PET的研制成功意味着可以更早、更灵敏地发现肿瘤、诊断癌症,可望为人类癌症等疾病的预防及早期诊疗带来突破,给中国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战略产业带来跨越发展。
12月10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部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谢庆国向记者演示了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数字PET。数字PET的外形有点像一个厚实的马桶,约有1.3×0.8×1.6立方米。谢庆国指着这个“大马桶”自豪地说,就是它已完成了13例肺癌、肝癌、卵巢癌等癌症鼠,16例阿尔茨海默病鼠,30例正常鼠模型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对仪器性能进行了全面验证,特别是证实了数字PET在空间分辨率上有重大突破。商用PET最好空间分辨率是4.1毫米,即可检测到约67立方毫米的病灶。而该数字PET若对人体成像,空间分辨率可优于1.5毫米,即可以检测到最小单位不到4立方毫米的病灶。
商用PET自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因为可以无创可视化人体生理活动而开启了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全新时代,在全球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因为它涉及核物理、电子、材料、机械、医学等诸多学科,技术门槛高,所以至今仅有西方3家跨国公司能独立研制生产PET设备,一直被某些国家或跨国公司列为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全世界现有PET5000多台,我国有PET约160台,全部为进口。
当前全球使用的PET均为模拟或者模数混合设备。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核磁共振(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均早已实现了数据采集源头的数字化。但由于PET要测量的“信号”频率太高、显现的时间太短,现有“规则时间采样方法”一直难以捕获、采集到足够的信息,难以完整、精确地还原待测“信号”,导致PET数字化成为各国科学界和产业界长期攻坚的对象。
2001年以来,谢庆国教授带领的医、工、理等13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团队,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基金和专项的支持下,经过11年努力,发明了一种“多电压阈值采样方法”,成功获得了足够信息的采集,准确地得到了待测量的“信号”,实现了精确的图像重建,进而通过学、研、产的协同创新,完成了从数字PET理论发现,到关键探测器工业化生产,到商业机装配与动物成像试验的整个研发过程。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PET中心张永学教授称,分辨率上任何一点进步,在医学上都是革命性突破,对患者都意味着生命的延长,对医生意味着治疗的最佳时机与精准度;数字PET能使PET系统性能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可以更早检测和更准确诊断出疾病。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PET成像领域知名专家高建民博士认为,谢庆国教授开创了数字PET的先河,其中最迫切的是将技术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中国尖端医学成像设备的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大发展。
新闻链接:http://difang.gmw.cn/hb/2012-12/10/content_5966615.htm